“星座”级护卫舰目前的设计进度已经达到82%,但实际建造进度却只有10%左右。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被问及是否会终止“星座”级护卫舰计划时,坦言五角大楼正在对该计划进行审查,并强调这只是众多“艰难决策”之一,这些决策将影响整个国防部门的大型采购项目组合。
根据《内部防御》获得的一份国防预算文件,该文件在白宫正式提交数月之前就已悄悄分享给国会,显示本财政年度不会为陷入困境的海军护卫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在2025财年的美海军预算中,完全没有包括任何“星座”级的采购项目,令人意外地将该舰项目预算“清零”。相反,五角大楼向国会请求了17亿美元用于水面无人系统的研发,以及7.3亿美元用于水下无人系统的发展,包括采购中型水面无人舰(MUSV)。
展开剩余82%在今年的海空空间会议上,两位共和党议员表示,海军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星座”级护卫舰项目不仅超预算,还超出了设计承载,迫切需要快速明确一个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尽管这可能无法满足海军所有任务需求。
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众议员、海军权利倡导者兼众院军事委员会战术空军和陆军小组委员会主席罗伯·威特曼于2025年4月9日在会上直言:“我们正处于‘星座’级项目的关键时刻。”
“星座”级的困境很典型地反映了美国造船业的老问题:海军频繁“修改设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同时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上升又让项目陷入了时间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威特曼质问:“关键是,我们现在能否迅速调整,恢复正轨?还是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需要考虑彻底改变方向?这将是海军必须面对的问题,无法再一拖再拖。”
在“星座”级项目启动的早期(2020年),美国海军曾向国会议员保证,计划依赖成熟的母型设计来避免过去濒海战斗舰项目的失误,最终选定了意大利芬坎提尼海洋系统造船厂设计的“欧洲多用途巡防舰”(FREMM)作为基础。
海军承诺,借助现有设计再结合美国特有的改造(比如安装宙斯盾战斗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研发风险。
意大利海军的FREMM舰艇“卡洛·贝尔加米尼”号便是该设计的代表。相比之下,美国之前的濒海战斗舰项目不仅造价昂贵,且维护成本同样高昂,令人头疼。
自2020年美国海军将合同授予威斯康星州芬坎提尼海洋系统以来,项目因需求激增拖延严重,已比原计划晚了至少三年。原本预期2025年下水、2026年服役的“星座”级,现已推迟到2028年下水,甚至可能延迟到2029年或2030财年正式服役。此延期在国会引起强烈不满,2025财年依然为该项目分配了约10亿美元的采购预算。
最初,“星座”级被定位为一个“短平快”的项目,目标是在2027年前至少交付一艘。美国海军部长在2022年首舰“星座”号开工时宣布,首批计划采购20艘“星座”级护卫舰,未来预计采购总量将超过60艘,并希望通过对外销售分摊开发成本。目前整个计划预算约为220亿美元。
但由于海军在设计上贪多求全,不断修改规格,使“星座”级逐渐从护卫舰演变成了小型驱逐舰,配备了与“伯克3”级驱逐舰类似的武器系统,导致船体重量超标和成本大幅上涨。最初预计第一艘造价为12亿美元,后续为9亿美元,然而实际第一艘造价飙升至16亿美元,后续造价尚未确定。截止2025年2月,“星座”级设计进度已达83%(注意是设计阶段,不是建造阶段),预计夏季会推出“功能完善且稳定”的设计方案。
该舰满载排水量约7400吨,采用柴电混合动力推进,最高航速超过26节,主武器配置包括57毫米速射炮、32单元MK41通用导弹垂直发射井、21联装“海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等。性能上表现非常优秀,但护卫舰实际上不需要如此高端配置,关键是要控制成本和工期,确保能胜任既定任务即可。
正如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上力量和投射部队小组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特伦特·凯利所说:“我们不能重蹈《五角大楼战争》的覆辙。”他引用1998年同名电影中陆军布拉德利战车不断膨胀设计要求,最终变成重型坦克的讽刺场景,警示不要让设计变得过于庞杂。
《五角大楼战争》是一部以黑色幽默风格揭示美国军事工业官僚复杂层层加码问题的电影。
凯利指出:“最理想的做法是坚定地执行,建造你真正需要的85%的舰船,而不是因为旧舰过时无法使用,或者新舰要10年才能建成,导致完成率只有0%。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主意,快速付诸行动,并且投入建造。做了之后,不能不断修改设计,这只会增加成本和工期,甚至可能最终无产品问世。”
尽管教训明显,美国海军依然未能彻底吸取经验。另一个例子是LAW中型登陆舰项目,这也是一项利用民用技术的“短平快”计划。该项目在2020年启动时预算为1亿至1.5亿美元,但因种种官僚纠纷进展迟缓,截至2025年7月尚无任何舰艇下水,设计尚未确定,预算却已超支三倍,项目最终被叫停。
威特曼表示,他“完全支持”资助护卫舰项目,但对海军无法从过去错误中汲取教训感到失望。他提及濒海战斗舰项目,该项目设计和建造了两种舰艇,配备了模块化任务设备包,理论上可根据需要更换任务模块应对不同威胁。
然而,随着对中国等实力接近对手威胁的担忧加剧,专为霍尔木兹海峡浅水区与伊朗作战设计的LCS项目不再是重点,该项目未能兑现其模块化设计的承诺。经历了延期、超支和战备不足后,海军最终在建造28艘后缩减了该计划规模。
配备Mk 70导弹发射系统的“萨凡纳”号濒海战斗舰(LCS-26)发射标准-6导弹。
截至2025年,除早期退役的6艘自由级和4艘独立级外,海军现役濒海战斗舰共计25艘,其中15艘安装了扫雷包,目的是替换老旧的复仇者级扫雷舰。剩余的10艘为了应急使用,计划在濒海战斗舰后甲板安装MK70发射系统,即陆基四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配备提丰导弹系统,能够发射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
威特曼强调:“我们必须牢记过去的教训。看看LCS项目,结果变成了两种船型,许多舰艇被提前退役。这是为什么?”
他指出,“星座”级最初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母舰85%的设计衍生而来,但如今设计方向“倒转”,变成了“15%原始设计加85%附加组件”的复杂结构。对于“星座”级的未来,必须提出与多年前LCS项目时相同的关键问题。
大约在2021年,有信息图详细介绍了“星座”级的设计演变。
事实上,美国海军甚至可以考虑直接采购日本的最上级护卫舰。该舰最新型配备1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计划搭载八枚07式火箭助飞鱼雷和三十二枚改进型ESSM“海麻雀”导弹,且其建造速度相当快。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