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活成“三无人员”?别逗了,这才是人生的真面目!
说句掏心窝子的,看到网上那句“70后已经成三无人员”无父母可依、无年轻容颜、无职场前景,差点把我这口豆浆喷手机上。这话扎心吗?扎得滴血。但你细琢磨琢磨,好像哪句话不是大实话?不管你服不服老,这光阴的巴掌啪啪地糊你脸上,没人能躲过去。
——
曾几何时,“70后”在社会上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可转眼,聚会饭桌上的人称早换成了“叔叔阿姨”,工作群里新进来的“95后”叫你“哥”,你居然心里还挺感动?问题来了,70后真的就像被打入冷宫的宫女,成了三无边缘人物?还是说,这只是时代惯用的“馊套路”?今天我就和大伙掰扯掰扯——咱70后到底是怎么混成现在这样儿的。
——
社会舆论对70后的标签,真是比东北大姨的刀削面还利索家没了靠山、脸没了光泽、职场也凉了半截。这是不是有点伤自尊?但你说这说法一点问题没有吧,也真谈不上。咱得承认,父母一天天变老离去,留给咱的是一身藏都藏不住的“扛事气质”——什么叫硬核?70后上有老下有小,就算自己病得直哆嗦,锅还是得你端,雷再大也得你来顶。身边没啥人能宠你,遇事更没人为你兜底,不服老那是自欺欺人。
再看容颜,唉,以前还跟朋友开玩笑说“青春饭还能多吃两年”,这两年直接变速收费。哪怕护肤品贵得能买辆电动车,皱纹还是藏不住。再赶上小学同学群里晒游泳照片,瞬间明白“怀旧”其实是“怀不住脸”。“阿姨”“叔叔”的称呼,比什么护身符都灵,不仅让你醒悟,更帮你彻底断念。
职场呢?更别提了。同事开例会,95后还得翻译个“港风是什么”,但老板惜字如金地说“咱要改革创新”,潜台词就是贵的靠边站、便宜又能加班的才招财进宝。你想跳槽?现在的跳槽方向还在吗?想换个轻松?工资像喝了稀饭,糊得没边。孩子房贷爹妈的药单,齐刷刷地往你面前一扔,试问还有谁比你更懂“成年人没有容易二字”?
——
但咱也不能只看热闹不看门道。有人说70后是夹心饼中间那层夹着“韧性”,上面是父母养育之恩,下面是孩子教育之苦。旁人觉得你老了,可你明明在最关键的位置兜底。70后的辛酸,谁体会?只有自己深夜看银行余额时,才能真切明白。
一位老哥戏谑地说“为啥我年轻时不怕事?因为知道大不了家里给托底呗。现在?家里勒紧裤腰带的就剩我和媳妇自己。”可难道这一代真的就没希望了吗?
这年头谁不是夹着尾巴做人?你看看那些80后、90后,哪个脸上不是皱着眉头,手里还攥着啤酒瓶?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那叫一个鸡飞狗跳。招聘网站一刷,九成都是写着“35岁以下优先”。40岁的你看求职信息都觉得跟上世纪的“读书无用论”似的可笑。身边一哥们儿50岁失业,改行当外卖骑手,一天到晚乐呵呵地和年轻小伙抢单,说自己“人生第二春”,让孩子都给逗乐了。看似凄凉,其实也是“把天聊死”的一部分新智慧。
职场不稳,生活更得稳——“图个安稳”的心,70后比谁都懂。老百姓家的大事小情,都是靠这代人死扛着。别说那些什么职场光环了,活成一日三餐无忧,已经是人生赢家。
——
眼看热搜话题一波接一波,70后遇到的却只有越来越多的“窘迫感”。有的人说,活到五十,不缺人情、缺的是理解。你以为上有老下有小是唯一的困境?错,说实在话,70后有时候就像被放在步步高牌子上煎煮的黄豆,表面闲云野鹤,心里翻江倒海。
有人劝70后放下压力,让自己舒服点。殊不知,安稳从不是这代人的标配。想请假休息两天,没几分钟电话就能响疯;想着晚上早点睡,结果同事消息弹窗蹦个没完。做个好爸爸好妈妈好老公好老婆,哪个身份不是“高压锅”加持?
反方声音立马也来了有人说,如今70后都成“伤感文学”的代言人了。祥林嫂那一套,成了不少人饭后唠嗑的主旋律。“你看他们,三十年前谈理想,现在剩下的全是叹气。”甚至有年轻人调侃,“70后情绪价值快赶上自来水——用得最多,却没人珍惜。”这些反向调侃,看似轻佻,实则扎心。
可再矫情下去,人活着还有啥意思?你想得再多,该扛事还是得扛。哪怕没人关心你累不累,你都不能把锅撒给下一个。东三省天气变得再冷,也得琢磨今儿个的菜价有没有变。
——
不过啰,别拿“三无人员”当终极解释。这代人一身阅历,赶上改革大潮、经历国企改制、住房分房、下岗潮,现在又走进“老龄社会”新时代。你要是觉得70后全盘皆输,那可就把事情想简单了。
壮志未酬,不代表咱心灰意冷。说句东北口音的“实诚话”70后就是那个能在雪地上拎着塑料袋嗑瓜子的主,脸上是风霜,骨头里是倔强,这叫啥?叫活明白了!
时代变了,得承认。年轻时追的“稳定饭碗”如今没了,新兴行业咱又追不上。有人一盆冷水泼头,说“70后再不认命还想咋滴?”但其实啊,这代人早就看穿了人到中年,不是为别人活着,是得给自己找条退路。“天天得瑟没用,稳住才是王道。”
这一年有人辞职回老家种地,养花遛狗,晒太阳聊天,也有人咬牙继续拼搏,哪怕岁数摆那儿,也不能认怂。朋友圈晒的那些小确幸做了顿饭、溜达一圈、陪爸妈看场戏——你别笑,都是岁月的恩赐。
老话讲得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70后把自己的路走成了双轨制——表面上“瞎折腾”不敢了,其实心里门清没必要再和谁死磕,也不欠谁个说法,“为自己活一回”成了最终答案。
——
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潮汹涌。危机不仅在于“无父母可依”,而在于——连情绪也不被允许宣泄。这就叫成年人的世界,“苦只能自己咽”。
看似风平浪静,70后内心的挣扎没停过。一边是父母逐渐陨落,亲情失去最后的庇护伞,甚至连“老年保姆”都成了悬着心的大事;另一边,职场对中年人越来越苛刻。当今社会,讲年轻、拼颜值、卷体力,年纪稍微大点,哪怕再能干,也很容易被归为“明日黄花”。
原本以为能凭经验“压场面”,结果得努力讨好比你小二十岁的老板,还得学会装嫩、装懂、装听话。我身边不少70后就怄气“感觉四十岁的男人女人都是‘推土机’一样的命,前头没人护你,后头还得硬冲。”生活的高压之下,精神上的分歧更大,有的选择内卷到底,有的以后退为进。
孤独感来了,你睡不着觉,翻朋友圈刷半天,看到谁都像在“假装过得好”。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爱情的冷却、工作的发展瓶颈,每一样都大得能压垮骆驼。你想求助,可发现周围没人能懂你的脆弱与不堪。压了一堆事,回头一哪儿还能看到自己?
——
说了这么多,70后咋就成了“人生败犬”?可别装哭天抹泪,旁人嘴里三无,自己心里最有数。有的人说“稳定就是底气”,我劝你别太当真。啥叫稳定?房贷、地板、压力都稳稳踩到脑瓜顶上,心态塌架,钱袋缩水,这才叫千钧一发。所以呀,别再强撑着做“背锅侠”。偶尔偷个懒、说句实话、摆个烂,也不是啥丢人的事。不怪孩子不懂、不怪老板嫌弃、不怪家庭给你加戏,人生的剧本本来就无可奈何——关键是别委屈自己,别再逞强到没影。
说一千道一万,那句“你还得为自己着想,为自己争口气”,说简单点舒坦点儿过日子,给自己个交代,后半生不是演给谁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那份苦与甜。别再逼自己成“超级英雄”,把小日子过得明明白白,才不算辜负了风风雨雨活过的一甲子。
——
70后活到这份上,难道真就只能认命当“三无人员”?你觉得,大家对“中年就是失宠”的提法,有点危言耸听,还是句句戳心?如果你认为中年只是沉淀、不是下坡路,你愿意为自己重新定义“稳定”吗?留言区开麦,看看你是哪一派——人生半场,你手里这张“牌”,是想再拼一把,还是选择岁月静好?
配资炒股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