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总想为孩子铺出一条未来,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给孩子报兴趣班,给孩子补课,补习班等。想找到孩子的有天赋的地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兴趣爱好也都不一样,我们常见能接触的哪些,未必就能找到天赋,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天赋在哪里呢?
孩子天赋
看孩子“愿意主动投入”的事。天赋的第一个信号,是孩子不用你催,就会自己花时间去做。比如有的孩子一拿到绘本,就能安安静静待半小时,还会指着画面跟你讲自己编的故事;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弹钢琴,就会凑过去摸琴键,哪怕没人教,也会自己瞎琢磨着弹旋律;还有的孩子喜欢玩积木,能对着一堆零件拼一下午,拼出来的造型还很有想法。这些“主动投入”的背后,是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天赋的起点——因为喜欢,才会愿意花时间;因为花了时间,才会慢慢比别人做得好,最后看起来像“有天赋”。
反过来,要是一件事需要你反复催、甚至逼孩子去做,那大概率不是他的天赋所在。比如你觉得“学画画好”,硬把孩子送进兴趣班,结果孩子每次去都哭闹,上课也不专心;或者你想让孩子学书法,可孩子写没几分钟就坐不住,总想着玩——这种情况下,别勉强,不是孩子没天赋,是你选的方向不符合他的兴趣。天赋从来不是“逼出来”的,而是顺着孩子的兴趣“养出来”的。
展开剩余59%看孩子“做这件事时的状态”。有天赋的事,孩子做起来会更“投入”,甚至能忽略外界的干扰。比如有的孩子玩拼图时,你叫他吃饭都听不见;有的孩子唱歌时,能自己跟着音乐调整调子,哪怕跑调了也不气馁,还会反复练;有的孩子观察昆虫,能蹲在地上看半小时,还能说出不同虫子的特点。这种“专注”和“不轻易放弃”的状态,比“做得好不好”更重要。因为就算一开始做得不完美,只要能专注、能坚持,慢慢就能练出本事;可要是做起来总走神、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哪怕一开始做得还行,也很难长久。
还有个小细节可以看:孩子做这件事时,是不是会“主动思考、想办法改进”。比如拼积木拼不出来,有的孩子会自己换种拼法,而不是马上找你帮忙;画画时觉得颜色不好看,会自己尝试搭配新的颜色;玩玩具时发现玩法单一,会琢磨出新的玩法。这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说明孩子对这件事不仅有兴趣,还愿意深入探索——这正是天赋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别把“天赋”和“成绩”划等号。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数学好就是有天赋”“画画得奖就是有天赋”,其实不是这样。比如有的孩子数学考试分数不高,但特别喜欢琢磨数学难题,哪怕花一小时解一道题也开心,这也是数学天赋的信号;有的孩子画画没学过技巧,画得也不“标准”,但画面里满是自己的想法,这也是艺术天赋的表现。天赋不是“比别人做得好”,而是“比自己做其他事更投入、更有热情”。就算孩子在这件事上暂时不如别人,只要他喜欢、愿意坚持,也能慢慢找到自己的优势。
家长要做的不是“判断天赋”,而是“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别一开始就把孩子的天赋限定在“画画、弹琴、学习”这几样里,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东西:去公园观察自然,在家玩手工,试试打球、下棋,甚至让孩子参与家务——比如有的孩子整理房间特别有条理,这可能是规划天赋;有的孩子很会跟小朋友沟通,这可能是社交天赋。接触的东西多了,孩子自然会流露出对某些事的偏好,天赋的方向也就慢慢清晰了。
判断孩子的天赋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家长放下“望子成龙”的焦虑,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有的在学习上,有的在技能上,有的在性格上——只要你愿意观察、愿意陪伴,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孩子自然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毕竟,天赋的最终意义,不是让孩子成为“厉害的人”,而是让孩子能在自己喜欢的事里找到快乐,活得更有底气。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炒股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